一位基层残联理事长的工作笔记② -凯发k8网站
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凯发k8网站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品读
当前位置:凯发k8网站 >> 品读 >>
一位基层残联理事长的工作笔记②
金秋助学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2-08-19      

  送出马大姐后,我回到办公室,望着窗外年初新植的白玉兰树,久久陷入沉思。马大姐一个人遇到困难,解决起来相对容易,然而整个群体遇到同一问题,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值得思考。

  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子女和残疾人大学生能否顺利入学,不是一个简简单单上学的事。它关乎一个青年和一个家庭的未来,更关乎整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残疾人家庭子女和残疾人学生考入大学,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辛苦,只有顺利上了大学,拿到一纸文凭才可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残疾人家庭子女和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接受教育的问题。

  怎么样建立起一种机制和制度,让每一位残疾人家庭子女和残疾人大学生都能得到及时救助,顺利入学?为此,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调查。这个时期,各级残联组织和各相关部门甚至一些爱心人士都对各类困难大学生伸出援手,我们也了解到,他们在救助中有的设置了前置条件。比如,有的机构规定本人必须考入重点大学;有的单位把救助对象限定在一本类的学校,等等。

  能不能让生活在我区的每一个残疾人或其大学生子女,只要提供当年专科以上录取通知书、本人身份证和户口本,就可享受一次性助学金呢?我把这一想法汇报给区政府领导。这位联系残联的领导非常重视。当即表示,可以把这项工作列入当年的政府二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他又提出,要把这项活动形成制度,以后不管谁负责这个事,都可按此执行,不会因为更换了人员而废止。

  很快,区政府常务会顺利通过这项救助政策,并起名“金秋助学”活动。2013年初春,区人代会通过后把这一工作列入了当年政府的二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九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到处摆放起花坛,一丛丛、一簇簇的各色鲜花婀娜多姿,妩媚动人。区政府七楼的一个中型会议室里,“金秋助学”发放活动在这里举办。当年救助了28名大学生,每位救助3000元至4000元。部分家长和学生集中到这里,举行发放仪式。

  活动前,我突然注意到有一位老者坐在角落里默不作声,与其他人相互热烈地交流形成反差,便过去和他拉起家常。我得知,他是来替轻度肢障的孙女领取助学金的。

  我问他:“为什么孩子没来?”

  “孩子在一个商店里打工,还有两天就满一个月,打完工正好开学,怕旷工了被老板扣钱。”老人边回应边告诉我,孩子的父亲患病去逝,母亲不辞而别,现在是爷孙俩相依为命。他表示,太感谢政府了,正在为孩子的学费发愁,这可是解决了大问题。

  集中发放仪式有一个大学生代表发言的环节,这天发言的这位残疾大学生代表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孩子。她先天失去左臂,被父母遗弃在马路上,是一位好心的奶奶把她抚养成人。她积极上进,阳光乐观,多次参加残疾人运动会,获得过各项奖牌。她被省城一所名校录取,后又考入本校研究生并留校任教。她当天的发言,深深地打动了来参加活动的所有人。副区长把装有助学金的信封交给她,并紧紧地握着她的手给予了鼓励。

  第二年暑假到来前,我们早早地谋划着这项工作。有一天,这位副区长又把我叫到他办公室,说道:这个金秋助学可不可以提标扩面?

  提标扩面?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便问道:怎么个提标扩面法?

  这位联系残联的副区长详细地讲了他的想法。大意是这样的:“提标”是指提高补助标准,将去年专科的补助金额由3000元增加到3500元,本科由4000元提高到4500元;“扩面”是指把高中生也纳入救助范围,每人一次性补助1000元。说完这些,他又提出,对双残家庭的高中到大学段的孩子可实行持续救助。

  听了副区长的这个想法,我心里非常激动。一件事,如果被领导重视,那一切就好办了。我当场表示赞同。

  为了做得更稳妥,副区长提出把这件事再提到政府常务会上研究确定,并列入下一年的政府二十件民生实事之中。后来听这位领导对我讲,区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并要求区政府二十件民生实事至少有两件是关于残疾人事业的。

  在以后的几年中,我们基本做到了这一点,“金秋助学”活动也一直持续到今天。

(杜松林)

责任编辑:梁小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