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基层残联理事长的工作笔记 ⑧-凯发k8网站
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凯发k8网站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品读
当前位置:凯发k8网站 >> 品读 >>
一位基层残联理事长的工作笔记 ⑧
乔迁的幸福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2-10-14      

  老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再一次拆迁,让他一家4口人住上了120平方米的大房子,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刚通知拆迁他们这栋房子时,老江怎么也想不通。一天,他来到我的办公室要和我谈谈,虽然能看出他很恼火,但说话仍有绅士范儿。他的意思是不愿意离开那个住了近20年的70平方米的老房子。

  我告诉他,这事我说了也不算,只能帮你向有关部门反映一下。

  他说行,但你先到我家里看看,好好的房子为什么要拆掉呢?

  一个秋风瑟瑟的下午,我来到他居住的小区。进了屋,一抹夕阳照进客厅,或许是面积小,屋里显得凌乱不堪。昏暗的光线氤氲着厨房的油烟味,更显出一个普通人家的烟火气。

  这是一处老式回迁房,20世纪90年代建起的六层楼板房,他家在一层,全家四口居住。

  说起这套房子,老江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在市中心有条街叫棉花巷,小时候,他们家就住在那里。居住在此的大都是从河南来的弹棉花的手艺人。老江的祖辈也是做这个行当的,到了他爷爷这一辈已把生意做大了。据他说,棉花巷小半条街的商铺都是他们家族的。解放后,公私合营,老江家人的部分房子都合进去了,只留下几间平房一大家子居住。因为老江腿有残疾,父亲把房子留给了他。

  老江三十出头才娶了个农村媳妇成了家。不幸的是,生下两个儿子都有程度不同的智力问题。低保政策实施后,老江属于第一批享受政策的家庭。平时,老江还靠蹬三轮车拉运挣点钱补贴家用。

  20世纪90年代初,一位开发商看上了老江住的这片地方,要建一个高档商住楼。这次拆迁,老江搬到现在居住的地方。

  老江住的房子属于楼板房,出于安全等各种原因的考虑,被划为棚户改造区。回迁方案有多种,比如在三年后原地回迁,还有现房安置和货币补偿等。老江选择了现房安置。他说,我快70岁了,还能不能活到三年了?再说,虽然政府每月给八百多元的租房钱,但租房也是件非常麻烦的事。

  此后,经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老江还是同意了拆迁。

  政府的安置应该是很人性化的。因为是现房安置,有好几个小区让老江选择,同时也考虑到拆迁的不同地段和房价高低,新回迁的地方按地理位置不同,房价不同,在面积上也不等。比如,回迁房位置偏远,那么面积相应就增大,房价总的算起来不吃亏。

  老江经过反复衡量,选了东山靠近服装城的一栋回迁楼,房子面积有近120平方米。

  总算安顿住了,老江也挺满意。

  多少天后的一个周五,早晨,我刚走到办公室的门口,就听到电话铃声响个不停,进门赶紧接起,是老江。他在电话里说道:“理事长啊,你还得帮帮我了!”

  我问帮什么?老江说他眼也瞎了,腿也断了,耳朵也听不清了。但还想见见领导,感谢人家的帮助。

  我说不用。他说口头也得表示一下。

  又见到老江,也没看出他说得那么严重。老江留着山羊胡子,戴着旧时账房先生那样的圆框眼镜,衣服穿得干干净净,很精干的一个老头。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老江看到领导办公室一杯茶,出来后对我说道:“你知道领导的这杯龙井茶是清明前的还是清明后的?”

  我回应道:“我不知道。”

  老江说道:“领导这茶绝对是清明前的。”

  我好奇地问老江,你懂茶?老江告诉我,他小时候看到爷爷喝茶,就过去摆弄茶具,爷爷就给他讲茶的产地、品质等。

  三年很快过去了,有一天,老江通过他妹妹给我打电话,希望能去他家一下。

  我再见到他时,老江比以前显得老了。虽然行动不便,但思维特别清晰。

  他说,我住这么好的房子,可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放心不下妻子和两个儿子未来的生活。

  老人颤颤巍巍地带我参观了各个屋子。他说,搬到新家后,两个儿子各得各的屋,二儿子去了一家有爱心的企业上班了。他把我带到阳台上,看着城市远处葱绿的山峦,高兴地说,这里的空气真是好啊。

  此时,我们望向窗外,在夕阳下,古城上空抹了一层层金光,高楼幢幢,我不禁感慨,像老江这样喜迁新居的市民,该有多少啊!照这样发展下去,还愁稳稳的幸福?

(杜松林)

责任编辑:陈雯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