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12月15日,天又下起了雪,但这次是小雪,不像前段时间那样的暴雪让人揪心。还有一个特别之处是,这天,我一直惦记的从网上买的那套书,终于寄来了。
这套书是《郑振铎全集》,是前段时间从孔夫子旧书网上邮购的,原价980元,现300元包邮挂。与这个单子出前靠后,我还买了几家网店的书。由于都是先付款后发货,所以一直担心,万一哪件会收不到。之后,不断有书寄来,我或到单位的收发室去拿,或到离单位不远的邮局去取,每一次都乐此不疲。买书的乐趣,真的是尽在其中哪!但拿来取去,最后就剩下了这套《郑振铎全集》还在外面,还真成了我的担心。
常说好事多磨,我正忐忑不安,却来了个意外的惊喜。那是12月11日,是星期五,下午我去邮局取两个包裹。一个很快就找到,另一个却遍寻无着。忽然那取包的师傅说:“这里还有你的一个包。”我一听这话,大喜过望,知道那正是我一直惦记的《郑振铎全集》。后来,我看师傅把那个单的包裹也找上了,就和他套近乎,想把《郑振铎全集》一并提货,可他直说没有领取单无法下账。这样尽管遗憾,我还是心里非常甜蜜地离去的。回来,一到单位我就问收发室,被告知没有,接下来两天是周末,又去问,仍然是没有。直到周一上班再问,才被告知有了。只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此前望眼欲穿的包裹单尚未见到,却直接等来了催领单。
不管怎样,我还是赶紧去领。这就是本人开头所说,是日下午,我是冒着小雪去的。算来,这是我几天之内第三次去了。不想,还有更出人意料的,说包裹12月4日就到了,催领单已经下了两次,我必须交1元滞纳金。钱虽然不多,却无法让人接受。于是就查,看前两个单是谁签的。查来查去无果,查单的人不耐烦了,说重新填一个领取单算了。我把这话传回,负责发包裹的那位一听,也来了个痛快,将催领单揉成一团扔掉,摆手让我拿包走人。我说一元钱不用交了,对方说不用了,他们会省事,我也会省事。我嘴里没说,心里却直想说,你们都省事,就是顾客不省事。我多跑一趟不说,还让你们当皮球来回踢。
为一元钱赌气,真是不值。但事小体大,这样的较真还是必要的。比如有人为火车站公厕收费、列车上消费不给发票等把铁道部告上法庭,就是这样。何况,毕竟赌赢了,感觉还真爽。加之一大包书久盼得归,真有一种爽上加爽、得胜还朝的感觉。
以邮购的方式买书,还有一大担心——就是包装。我在这方面两次吃了大亏。一次是“天下聚书网”的包装,仅薄薄两层报纸。等我买的书打包从广州一路摔打来时,早已是“衣衫褴褛”,面目全非。十几本书几乎无一幸免,不是外角被折就是脊角磕损。还有一次是从“听涛阁”买来一套六本《金瓶梅词话》,包装竟然被磨去一个角,显然是邮递中被长时间拖地而走所致。结果,其中一本书也因此难逃劫难,俨然被脏兮兮的刀削去一角。
可见,网上邮购书有一个好的包装是多么重要。当然,邮政能不能文明发货也很重要。但现实是,邮政在路上对包裹任意以至野蛮摔打,那是谁也管不了的。还有更出格的,我干农业的同学邮购红薯种子,那是块茎作物,货到当地后邮政迟迟未送,等他们拿到手时,红薯已经发芽穿出包裹一米多高,直接报废了。
吃一堑长一智,有此教训,我每次从孔网买书都会不厌其烦提醒注意包装。可货一到,有些包装实在太好,要打开就颇费些工夫。这包《郑振铎全集》就是这样,我把塑料绳剪短,把胶带纸连剪带扯去掉,再把防水包装纸层层剥去,满以为该是庐山真面目了,却不想露出的才是一个完好无损的纸箱。继续将其打开,才终于见到我那“爱书”——就像一些人眼中的“爱车”——精装、崭新、1998年11月一版一印、整整20册哪!可这时,经过这一番折腾,我的手早已是太脏了,所以我就大呼一声“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便急到卫生间洗手,好净手把赏。但等我再急匆匆出来,书却不见了。正恍惚间,夫人掩笑而立,原来是她把书藏到了门后……
做好这些,急急去上班,一出宿舍区东门,地上有两张一元钱,边上卖货的小贩正数钱,我弯腰捡起要送给她,可对方说什么都不要。我慷慨地说:“先存在你这里,顶我买东西的钱还不行?”
一次买书遇到这样多的事,或“气”或“趣”,让人没齿难忘。但我最希望自己记住的是“安徽芜湖万卷书屋”,因为我是从这里买到了这套书美价廉、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的《郑振铎全集》。按照购书程序,最后需要对网店给出自己的评价。写什么好呢?想到上世纪60年代,巴金在汾酒厂参观后欣然题词:酒好人好工作好,来上一回忘不了。我灵感一来,不吝美言,情不自禁地写下:书好人好服务好,买上一回忘不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此为旧作,因为当时只写下月日而未写年,现在都难以记起是哪一年的事了。买书多而无暇读,读书多而不求甚解,更少有这方面的记述。如果把读书、买书、藏书乃至借书的事都写下来,该有多好啊!
(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