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国家宝藏·展演季》在央视综艺频道收官,全国30个参展博物馆馆长齐聚一堂,揭开《国家宝藏》文物特展的面纱。
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将从重要考古遗址中采集到的“厚土立方”,放入“何以中国”装置作品,与其他馆长一起启动特展。山西博物院参加特展的文物有3件,分别是彩绘骆驼俑、唐六曲花卉纹金杯、四面佛龛石造像塔。
守望文明
《国家宝藏·展演季》三季以来,怀揣“让国宝活起来”的初心,提炼文物自身独特气质、解读中华文化基因密码、挖掘历史深处精神矿藏,引领观众探寻“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
《国家宝藏》文物特展,以“何以中国”为主题,呈现给观众中国百年考古的心血结晶。特展把中华文明比作水,展现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浩荡气象,单元名称也依水而定:第一单元“源”,驻足凝望文明起源之时的点点星芒;第二单元“流”,展现民族与民族之间、本土与外部之间、人类与天地自然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第三单元“汇”,尝试回答先民们生发的思想、锤炼的技艺、汇聚的典籍如何让中华民族凝聚成一个整体及中国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什么。
此次特展,各大博物馆携珍贵馆藏而来,东西南北中汇聚一堂,展品涵盖石器、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瓷器、古文献等多种文物品类,尽显中华文明的光华璀璨。展品中,既有皿方罍、杜虎符、云梦睡虎地秦简、玉琮、商鞅方升、长信宫灯等高人气文物,也有七璜组玉佩、鄂君启金节、唐波斯孔雀蓝釉陶瓶、唐僧取经图枕等首次登上《国家宝藏》的珍贵文物。
展演国宝
山西博物院参展的彩绘骑驼俑,隋代,高45.7厘米,太原市沙沟村斛律彻墓出土。骆驼昂首站立,双峰间驼有丝绢、皮囊等物,囊端饰虎头图案。皮囊上坐一人,浓眉、深目、高鼻,头戴圆毡帽,手中抓着一个饼,正在边走边吃,反映出胡商行旅图中的辛苦。仔细观察,胡商手里的饼子,当地称为“馕”,传入中国后,被称为“胡饼”,当时人民都爱吃。墓葬的主人斛律彻,其部落是塞北的游牧民族,后进入中原,扎根山西。四面佛龛造像塔,北朝,高45厘米,上宽33厘米,下宽40厘米。六曲花卉纹金杯,唐代,通高5.4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3.5厘米。
作为《国家宝藏》文物特展的配套节目,《国家宝藏·展演季》9期以来,国宝创演者尽己所能,带来别开生面的文物知识分享和文艺作品。
同时,还有一支小分队奔赴各地,协助各个博物馆馆长制作“国宝身份证”。节目中,宝藏联络员逐一展示“宝证”,其中,“饼叔”的山西面塑,惟妙惟肖还原了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的模样。这款“宝证”,是文物与各地“非遗”元素、民俗特色碰撞的产物,表达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之情与传承之心。 陈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