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近年来,晋中市祁县城赵镇修善村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以“党建 ”作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谱好乡风文明、人居环境、人才建设、产业发展“四部曲”,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谱好“文明曲”,树立乡村文明新风。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修善村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开展“最美庭院”“最美修善人”“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涵养良好社会风尚,组建了理论政策宣讲、法律服务等4支志愿服务队,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惠及村民1000余人,服务范围覆盖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和社会公共领域,引导居民群众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行以“善文化”为核心的道德理念,依托田善友、王允、温序三位历史名人,建设三贤善馆、“二十四孝”文化墙、砖雕“百善”照壁、王允文化公园、家风家训一条街,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百姓故事汇活动,深入挖掘典型案例,发挥榜样的力量,用身边典型引领乡风文明,让“移风易俗”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谱好“生态曲”,美化乡村人居环境。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修善村“两委”通过走街串巷实地察看,了解村庄环境及管理机制建设情况,与群众面对面进行交流,有序、有力、有效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掀新热潮。继续推行党员“五包双承诺”活动,包环境卫生、包街巷卫生、包绿化管护、包公用设施、包村户庭院整洁,制定党员承诺清单与承诺书等长效机制。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及时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大会,发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引导身边群众积极参与。探索“积分建设 乡风文明 人居环境”综合积分评议“最美庭院”等模式,对日常表现突出、配合工作的农户进行积分奖励,助推人居环境“大提升”。
谱好“人才曲”,发挥人才效益合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修善村注重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利用善美培训学校,每周进行一次理论培训,提升干部各项能力素养。召开村后备干部座谈会,激活后备干部活力,使其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群众致富的“中坚力量”。精心摸排辖区内的各类人才,编制完善在外人才信息。结合当前乡村振兴、乡村治理,设定人才志愿者岗位,吸收本村优秀大学生、优秀返乡人士,积极参与乡村工作,来自各行各业的返乡人才为家乡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吸纳本村优秀青年才干,免费培训电商直播。探索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吸纳各类型农村致富带头人,积极发挥他们的带路人和引路人的作用,不断激活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谱好“产业曲”,激活乡村造血功能。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修善村通过创新乡村旅游、电商服务、善美培训学校等举措,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接下来,修善村将以农业为基础继续壮大酥梨产业,依靠全村2400亩连片酥梨基地,引进梨产品深加工项目,形成“梨”品牌特色产品示范区。继续举办“梨花节”活动,举办书法、摄影、剪纸、诗词集会、千人广场舞,徒步踏青、歌舞狂欢夜、啤酒烧烤节、梨树认亲和重阳节等活动,2024年修善村“梨花节”旅游人数10余万人,村集体收入10万元。同时,流转30余亩土地种植红薯,探索“公司 农户 电商”模式,将传统种植模式升级为“订单式”种植模式,带动村内农业产业提质升规。持续推进善美培训学校业务,目前,共接待电商、农业、乡村治理等方面培训8次400余人,收益近10万元。
下一步,修善村将坚定不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
(苏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