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其本质要求、重要特征之一,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既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厚植现代化物质基础、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物质条件的必然要求。当前我省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更应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要求,紧紧抓在手上、务必抓出成效。
推进移风易俗,事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力度,扎实推动。
推进移风易俗,事关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有效遏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既是政之所向、也是民心所盼,既是文明创建所指、也是新风树立所需,势在必行、事在人为。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馨香浸润幸福生活,需要党委领导、政府引导、部门协同、基层自治、群众参与,全社会同心协力、团结奋斗、共同努力。
移风易俗不可能一蹴而就,陈规陋习也绝非一时可除,必须下大气力做好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大文章。要坚持目标导向、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结果导向,让农民群众成为移风易俗举措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切实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明显减轻。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创新治理方式,形成长效机制,实现标本兼治,大力加强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建设,积极开展邻里互助、道德评议等活动,瞄准民生短板精准施策,办好事解难事。
村规民约立起来,移风易俗有章可循。政策举措落实落地、细化实化,移风易俗出手有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通过制度保障、实践养成等多种方式推动移风易俗,既改变行为、又提高认识,既铲除陈规陋习生存土壤、又为培育文明新风尚创造有利条件。全面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入新动能;充分发挥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改变旧俗、成风化俗、形成新俗,不断见到新成效、取得新进步。有关经验做法,值得大力总结并推广。
“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移风易俗,面上改的是行为习惯,质上改的是价值观念。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激浊扬清、利国利民。除陋习、树新风,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物质更富足、精神更富有,为新征程文明新风的吹拂更强劲、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成果更丰硕,不断激发强大动能、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