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卷首语
汉字如月,有皎洁似银,也有朦胧如纱;汉字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汉字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国的象征与骄傲!
初夏的风,带着枣花和月季花的幽香,飘进了如诗如画的汾阳市府学街小学(以下简称“府小”)。在这花香四溢、绿色肆意挥毫泼墨的季节里,府小教师与最美的汉字邂逅,开启了一场追溯汉字造字原理,探赜中华文化之旅。
“双减”政策实锤落地,“减负增效提质”的教育举措在吕梁汾阳市教学研究中心的指导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要想达到“减量不降标,减时不降效,减负不降质”的减负效果,全面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势在必行。该校程建明校长立足高远,顺势而为,于2022年5月16日下午,带领全体语文老师,聆听了温学鹏老师和张述俭老师对于汉字文化的解读。
温学鹏老师是山西省书协会员,汾阳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汾阳市美协副主席,汾水印社副社长。温老师对中国汉字的研究呕心沥血,对中国汉字的解读鞭辟入里。
在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却蕴藏着中华上下五千年厚重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髓。本次讲座,温老师从“教育”“学习”四个字谈起,追溯了它们的造字原理和文化内涵。行云流水的甲骨文、篆书、隶书,让老师们叹为观止;侃侃而谈的文字历史,让老师们拍案叫绝。
中华汉字一路走来,在今人与古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风貌,秦时的严谨,西汉的开放,唐宋的潇洒,明清的拘束,看先人们从桥的那头远远望过来,一笑似穿越千年,墨香弥漫,刹那芳华。
在讲座结束之际,温老师语重心长的呼吁:我们在讲好普通话的同时,也要说好我们家乡地道的汾阳方言。这份乡土情怀,这份对文化的执着和传承,让我们领略了一个学者的坚守与责任。我们的方言不能湮没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留出一条路,让地道的汾阳方言继续发扬光大。那是历史,是文化,是一方水土最亲切的灵魂。
接着,对书法艺术造诣颇深的张述俭老前辈与老师们进行了简短而又深刻的交流。他感慨万千,直言庆幸自己是中华儿女,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当其他古文明逐渐衰落,唯有中国文明依然熠熠生辉!我国的汉字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必须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再者,张老师也和温学鹏老师一样,鼓励我们一定要让下一代说好汾阳方言,守护好我们家乡的乡土文化!
在活动结束之际,程建明校长做了深刻的总结。他认为,对于汉字的继承和发扬,我们必须要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守护好这份灿烂的古代文明……
程校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他独具匠心,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正式启动了写字练习课程。练字时间为每天下午16点40分至16点55分。府小写字练习课程依托“果儿优识字”软件,为孩子们提供了专业的硬笔书法指导内容。在练习期间,由各班语文老师全程监督并尽心尽力地辅导。通过学习,孩子们的写字水平整体上有了大幅度提升,也极大激发了学生们对书法的研究兴趣。
其次,这一午练课程与该校校本课程——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让孩子们时刻浸润在博大精深的书法国粹文化里,增强了孩子们对于我国书法艺术的文化自信,相信府小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是书法的小小传承人。
结束语
乐享山间明月,铭记汉字之美。“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汉字如月之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汉字似风之曲;“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汉字是夜之裳。汉字,是五千年唱出的一声船工号子,五千年写就的一篇世界经典。汉字,唱而成声,声声凯歌;写而成篇,篇篇华意。我是炎黄子孙,我爱汉字,犹如爱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