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新希望双语学校:人工智能巧应用 科技创新靓校园-凯发k8网站
传递文明薪火 温暖大美山西
凯发k8网站

指导 山西省文明办

主办 科学导报社

校园
当前位置:凯发k8网站 >> 校园 >>
太原市新希望双语学校:人工智能巧应用 科技创新靓校园
文章来源:《文明山西》周刊     时间:2023-06-21      阅读数:683
《文明山西》周刊

  文明山西网讯 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物联网……这些紧跟时代的高新科技名词,如今也“植入”了小学生的科技学习与生活中。近日,太原市新希望双语学校小学部的学生,在信息科技教师们的带领下,为全校师生献上了一场奇妙的人工智能盛宴。

微信图片_20230621163655.jpg

  3年2班刘雨豪同学设计的名为“ai小英”可穿戴沉浸式英语学习人工智能作品,获得了本届太原市宋庆龄发明大赛一等奖。该设计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帽子前端的ai摄像头会进行智能识别,利用语音合成技术编程将识别结果播放出来,实现“看到什么”,就播放相应的英语单词。刘雨豪同学介绍道:“我还用触摸传感器设计了分类识别功能,让我的ai小英既可以说出“看到”的物品单词,还能进行人脸识别,说出不同人物的英文名称,解决大家英语单词学习问题。”

  展览台上海绵宝宝造型的3d模型吸引了众多目光,当电源开启,它立即说“你好,我是你的快乐小精灵,拉拉我的手,温暖你的心。”当有人触摸海绵宝宝的“手”时,它瞬间发出红色的光芒,主动识别交谈者表达情绪的关键词,找到对策“哄你开心”,甚至会给讲不同的小笑话。3年2班任炳锟同学向每一个驻足好奇的人详细讲解了自己的发明过程,“这是我用学校的3d打印机打印的一款聊天机器人,我采用的主板是掌控板,在编写的程序中采用了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的人工智能技术。活动现场人声嘈杂,特别影响语音识别效果,经过多次尝试,我把识别器的麦克放到一个纸杯中,让体验者冲着纸杯说话,环境影响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微信图片_20230621163645.jpg

  3年10班苏一然、牛煜翔,3年6班王皓民和4年7班郑禹豪同学在种植劳动的过程中发现植物长得好,除了充足的阳光水分,还需要防治病虫害。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经过不断调查学习,制定出整套系统的设计方案,绘制了设计导图,分工合作制作出了具有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作品——农家ai小助手。

  活动现场,苏一然同学向大家演示了操作过程,“打开手机,你会听到‘欢迎使用农家ai小助手’,这是我们自己编程设计的手机app程序。当连接物联网服务器,点击app中的相应按钮,既可以控制农场诱虫灯的开启和关闭,还可以远程控制智能监测小车行动。监测小车上采用人工智能视觉传感器,通过物体识别监测是哪种病虫害,当识别成功,会将对应数据上传到物联网服务器和手机端。这时,在手机app上可以点击治理建议,听到语音播报治理建议,同时在网上可以看到每天的监测数据。”

  王皓民同学说:“从小车的搭建、程序的编写、硬件的调试、人工智能图像数据的采集等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这个作品前前后后我们制作了3个月,每天下午近1小时的学校创客兴趣课堂才是我们解决一个个拦路虎的主阵地!”

  中小部高俊霞老师表示:“非常骄傲看到自己带领的梦飞翔创客空间的孩子们利用平时在信息科技课堂上学习的人工编程知识,细心观察生活,结合3d打印、开源硬件等创客技能,亲自手工制作,用奇思妙想设计并制作出了多个贴近生活,有趣实用的人工智能科技作品。”

  在这场校园科技盛宴中,还有很多的智能作品出自新希望科技小达人之手,全校2000多名师生在这场参观体验人工智能互动活动中得到启发。这些科技小达人,人小志气高,动手能力超强,自信地演示讲解让人们在赞叹之余很好奇他们背后的成长秘籍。据了解,早在2014年,太原新希望双语建校初年,小学部就非常重视科技教育的普及和推广,规划了科技特色教育方案。在高效落实国家基础课程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对接课改前沿,力创steam课程。积极将图形化编程、3d模型设计、手机app编程、创意木工、工程搭建、人工智能、创客机器人、物联网应用等融入校本课程。投入高新科教设备,成立了“梦飞翔”创客空间,并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在磨砺与挑战中不断成长,积累经验,同时大力开展校园科技活动,给师生提供锻炼与展示的平台。

  参加活动的郑禹豪同学最后说,“爱思考,勤动手,乐分享是我们新希望“梦飞翔”创客团队每位同学的座右铭,今后我希望能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出更多解决我们生活、学习小问题的实用作品!”

(李佳琪)

责任编辑:陈倩文
网站地图